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长盛在海南度假多日,杳无音信,突然发来信息,是抖音的截屏,并说明是转了我在群里的视频,在6小时内点击量就破了10万,算爆款了,感谢之余,问这不算盗版吧?

其实视频很简单,是我随机拍摄的,那个周末,继续我的“骑小黄车城市阅读”,选了中关村核心区。

看到了创业大街的破败触景生情,以前是如此的热闹喧嚣,此时又是如此的冷清惨淡。

。        。       。
 
从冯内古特学来的特异功能,让我从时间链上脱开,来到了2015年的中关村。

在创业大街上一个叫85°C的小小咖啡厅内外,挤得人山人海,有人在讲话,大家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响应着、欢呼着,这是谁?声音也似曾相识,挤到人潮的前边,在人群缝隙中才瞟见一个身影,热情洋溢地讲着一些朴实的道理:“青年就要创业,企业就应该创新”。

。        。       。

眨了一下眼睛,又回到2023年。

中关村核心区最大的街心公园是中心公园,还有篮球等运动场地,平时很热闹,然而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到处是垃圾,体育设施也破败的很,就连往常最热闹的食宝街,现在也处于关停状态。

“政府在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公园也是重要的城市资产啊,为什么不修缮一下。”我问。

青年的专家说:“城市更新的核心是要让城市资产的价值最大化,不只是不动产,公园也是重要的城市资产。”

“纽约有个很好的案例,是个街心公园,不大,我记不清名字了,同样也是很破败,甚至成为犯罪的集中地,后来一个公益组织跟政府说,他们来管,还交租金,象征性的一年一块钱。”

“他们先把草坪整理平整,然后放上各式各样的椅子,还有躺椅,开始周边的市民偶尔过来坐一坐,慢慢地人多了,就有了烟火气,随后组织者引入了各种音乐会、艺术沙龙,逐渐变成了纽约最有烟火气的文化空间地标,最终带动了整个片区的资产价值的提升。”

。        。       。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刚刚改造好的鼎好大厦,坐在皮爷咖啡的街边露台上,享受一下午后的暖阳。

“丽都是我最喜爱的区域,因为那里的街区最符合人的尺度,这在北京很稀缺,一到周末我常去那儿看书、跑步。”我兴奋地继续说。

“你没发现吗,疫情期间政府做了更新,据说投资了上亿元,改造了街道两边的马路铺砌,美化了绿地和艺术品,商铺租户的品质也随之提升了呢,比方说最火的公园酒吧,最火的日式咖啡,还有明星开的27号咖啡,都扎堆儿在那里。”年轻专家说。

“北京人常说海淀土朝阳洋,就是这个道理。”我回应着。

“也不完全是,关键还是看政府重视不重视,还有机制问题,据说推动改造的领导是学规划出身的,他还引入了责任规划师的理念,选了一位在澳洲留学的规划师,详细调研不断推敲才形成了最终方案,我家孩子小,他最喜欢在那儿的街心公园攀爬。”

。        。       。

我通过时间旅行来到了2016年的上海静安区。

脚下的这座楼是一个90年代的建筑,保持着那个时代的美学记忆:蓝色幕墙加白色面砖,东侧一街之隔就是著名的静安寺。

当时政府还没有城市更新的理念,上海叫楼宇经济,所谓楼宇经济就是关注写字楼的租金和企业产生的税收,如果写字楼的租金提升,相应企业的税收就更高,所以政府支持市场化机构去改造楼宇。

那时还不兴基金,更没有并购贷款,这座静安高和大厦,是与国开金融一起合作的,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并购贷款发放的项目。

当时城市更新确实很粗犷,没有系统化规则,但官员都敢于扛事,大厦改造时还有一些租户不愿搬离,只能同步施工,幕墙需要整体拆换,但施工要一层一层来,这层玻璃卸下来,只能用临时的有机玻璃板先挡上,里面还有人办公,外边是巨大的噪音,可想而知当时的施工压力有多大了,各种投诉。

这座90年代的楼宇见证了上海从楼宇经济到城市更新的转变,其改造过程异常艰难。

未来,我们有幸继续见证中国城市更新的历史,推动城市的创新。
 


 

 
话题:



0

推荐

苏鑫

苏鑫

303篇文章 59分钟前更新

高和资本董事长,中国房地产界资深人士,曾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其领导的SOHO中国销售团队创造了中国房地产界营销的神话。2009年苏鑫开创了中国首支人民币商业地产私募股权基金——高和资本,专注于投资商业地产。苏鑫先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后又荣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位。苏鑫先生还担任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房地产同学会会长等职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