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半年惊心动魄的坠落,就近期观察,政府希望能做到"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其间搅动了多少人的心绪、情感和饭碗。其中,三类人群是最关心的,房子多的人、保险机构和开发商。我想通过三次访谈和高人深入交流,写三篇文章展现给大家,也许是一种启发。第一篇先说说开发商(或从业者)关心的事吧。

 

业内朋友在研讨会上或酒桌饭局上讨论的问题,多是如下几个:

房价会大跌吗?哪些公司能活下来?地产公司的出路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边界太复杂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如我们试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试着分析一下房地产开发的底层逻辑,以下是我和资深记者、业内高人关于房地产商(业内朋友)最关心的话题的对话,分享给大家。

 

问题一,关于市场滑坠的原因

(因疫情,我们用了三地云聊天的方式。这位记者是曾经的从业者,现在记者不好做已成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职业者。)

记者:造成本轮房地产市场快速滑坠的原因是什么?

 

(这位专家阅历很丰富,当过官员还做过教授,一口京腔。顺起嘴时不时的流露出经典的京骂。)

专家:首先是非市场化的调控政策造成了房地产流动性的丧失。

政府针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各种交易限制,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府问责,使房地产相关资产的流动性几乎完全丧失。

其次是开发商现金流出了大问题。其贷款和回款被冻结,如开发贷及按揭贷受到严格控制。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出于保乌纱帽的目的,把针对恒大楼盘的策略扩大到多数地产项目。对期房资金异乎寻常的严格监管,再多的销售回款都只能趴在账户上。对于习惯耍锅盖游戏的开发商真是釜底抽薪。就像对拳击手参加散打比赛时只让他用脚,能行吗?

 

问题二,关于大跌的风险

记者并没有被激动的专家带动起情绪,平静问:房地产市场如何出现断崖式下跌,风险是什么?

专家:风险太大了。深远的影响是社会融资的断崖式下跌。

表面上看,土地流拍只是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实际影响的却是社会融资,而后者乃是现代货币生成的关键一环。一旦社融断崖式下降,政府又失去作为最后借款人的能力,就会触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别忘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信用产生和货币生产效应都与土地财政有关。

 

问题三,关于支柱产业的争论

记者:有人认为房地产已不是支柱产业,你怎么看?

(看着专家情绪过于激动,我想暗示他一下,给自己打开了一瓶带汽的苏打水,砰地一声。)

专家的语气平静了些:这个话题可以争论,但统计数据最说明问题。

2020年房地产的销售额约17.4万亿,加上上下游相关行业占GDP比例约为17.2%。

2020年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专项税约10万亿,占地方财政38%。

2020年中国住房市值约418万亿元,是GDP的4.1倍,占股债房市值的66%。而股票市场市值约100万亿。

 

问题四,关于房子的属性

记者推了推眼镜,又问:我也认同"房住不炒",但房子是否就应该没有投资属性?

专家的声调大起来:2020年,疫情期间,房价地价纷纷大幅上涨,充分说明了房子的资本属性。上涨是央行宽松货币的必然反映。

商品房的本质是资本市场,价格不是由供需决定的,而是资本价格的投影,与货币发行总量有正相关性。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积累了从政府、企业到家庭巨大的资本性财富,是中国经济目前最主要的信用来源,这也说明其资本属性。居民财产中房产占77.7%,金融资产占比仅11.8%。

有资本属性的自然就有投资属性。客观讲,住房有双重属性,既有资本属性也有商品属性。

 

问题五,打压房地产的政策背景

记者:政府强力打压房地产,政策背景是什么?

专家:背景是中国已不缺房,即住房与需求基本平衡,但分布不平衡。

2020年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为1.09,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分别为0.97、1.08、1.12,中国住房整体已经静态平衡。但分布不均衡,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反而房子多。

我分析政府强力打压房地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贫富分化严重,共同富裕需要。出台房产税也是如此。

2019年中国收入基尼系数0.465,高于0.4这一警戒线。2020年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占总财富的比例30.6%。

二是政府希望引导资本良性发展。

中国提出解决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目的不是打击资本,而是特指遏制资本在房地产、教育、娱乐圈、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五个领域的扩张,引导资本更多进入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产业轨道,如生物制药、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

 

问题六,房地产的长效机制

记者停顿了好一会儿,我插话问到:房地产既然不能打死,放就涨、收就跌,总要有个长效机制吧?

专家喝了一口山崎威士忌:住房既是资本品又是消费品。资本品是价格越高越好,消费品是价格越低越好。

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就是把资本品与消费品的属性分开。

可持续的房地产应该有资本市场和保障市场“两条腿”。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要增加供给,增加大中型人口流入城市的住宅土地和商品房供应。

真正的“住房问题”不是无房可租,而是无法负担自有住房。正确的做法是,只要对城市有贡献的无房户都可以以“先租后售”或“共有产权”等居民负担得起的方式,低价格获得自有住房。当然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也很重要。

只有把保障房市场的腿补上了,才能把捆住在商品房市场的绳子松开,希望尽早把商品房的限购限贷放开,让市场的归市场。

 

问题七,房地产商怎样转型

记者看了一下本子,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身边的业内朋友问我房地产的出路是什么?

在专家未开口之前,我语重心长的说"房地产开发模式将大幅收缩,机会在几十万亿的城市更新呀"!

专家急了:得,你又来了。以前长盛说你总讲模式,现在你总说城市更新了。"苏模式"转变到"苏更新"。下面请老苏为城市更新推广来个专场。。。。。。

 

这下我被堵了嘴,把事先在ipad上准备的预测ppt打开,其中红底的那页推向手机视频的镜头前。

预判一:房地产行业的总市值是否会跌去一半?

我们算个账:交易额下降1/3,利润率也下降到1/3。

逻辑:目前住宅市场17万亿,利润率8-10%,行业总利润1.7万亿。近期的未来,规模压缩到10万亿,利润率下降到约5%,行业总利润0.5万亿(根本原因是政府不希望把土地升值的钱给开发商。只能赚运营的利润,真正把地产商打回到制造业了)。

话题:



0

推荐

苏鑫

苏鑫

280篇文章 33天前更新

高和资本董事长,中国房地产界资深人士,曾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其领导的SOHO中国销售团队创造了中国房地产界营销的神话。2009年苏鑫开创了中国首支人民币商业地产私募股权基金——高和资本,专注于投资商业地产。苏鑫先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后又荣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位。苏鑫先生还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房地产同学会会长等职务。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