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科学的眼睛,二是文学的眼睛。
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吗?曾经是,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
霍金认为,实在论已经过时,可以举些例子。量子力学的测不准理论认为,我们无法同时测量到粒子准确的位置和准确速度,因为测量者对被测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再举个生物学的例子,人的“实在”信息大部分来自眼睛,眼见为实嘛!但是我们是怎样看到世界的呢?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视网膜把光信号转变为生物电信号,再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复杂计算,对眼睛接受到的信号进行综合处理,进行一系列的拼接、填充、优化,把二维信息处理成三维的“真实世界”。如果我们带了特殊的眼镜把世界上下颠倒了,通过一段适应,我们的头脑仍然能把“真实世界”呈现在我们的头脑中。
那么科学的眼睛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
霍金认为既然实在论是靠不住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应该是“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在不同的模型中,事物所展现出的性质也不同,基于这些模型得到的“现实”,都是真实的。比如说光的波粒二象性;比如说夸克,夸克在近距离之间的力非常强,所以我们无法分离出单一的夸克,但是因为夸克这一特点,其模型非常好用,根据这个模型所做出的一切预测,基本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就认为,夸克就是一种确确实实存在的真实物体。
还有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就是用文学的眼睛。
《大鱼》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也是豆瓣好评电影的前100。它讲述了一个胖胖的普通父亲,有个神奇的本领,把他经历的事件都能讲出动人的故事,以至孩子长大后认为父亲的故事都是杜撰的。后来父亲得了癌症,儿子去寻找年轻时候“真实的父亲”,了解那时的环境及他父亲身边的朋友,才发现事都是真实的,但没有那么惊心动魄,是父亲用文学的眼睛加工了现实,并且他自己相信这种经过文学加工的真实,所以父亲活得幽默,过了有趣、充实的一生。
最后让我做个总结吧,科学的眼睛适合人类认识世界,因为人类是可以代代相传,时间可以延绵不断。文学的眼睛适合个人认识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百年。既然不存在真实的“实在”,为何不用文学的眼睛看世界呢,至少我们可以活得有趣些!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