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投资市场有两件事值得关注,同时它们也再次将财富管理话题推到聚光灯之下:第一事是华夏银行客户1.4亿元理财产品无法兑付。华夏银行方面称是其前员工私自代售,但客户投诉称在华夏银行嘉定支行享受的是一站式服务,从大堂经理引荐,到理财经理说明,再到柜台汇款,均系在嘉定支行内完成;第二件事是中融信托发行的“青岛凯悦”房地产信托计划因到期无法兑付,最终以拍卖兑付而告终。相对我国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和基金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的资产管理总规模25万亿的财富管理市场,1.4亿元可谓沧海一粟,但它引发出的思考的意义却让人醍醐灌顶,合同中预期收益率的“预期”二字与“保本”有着天壤之别!
当事件曝光后,媒体一边倒的说法是金融机构有责任,甚至直言华夏银行应该兜底。如果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该事件,到底投资者自身是否有责任呢?证券理财市场有三个参与方:监管层、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监管层和金融机构自然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利率非市场化的今日中国。而笔者更想说的是投资者的角度,许多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无风险,虽然合同中写的“预期收益率”,但投资者往往会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认为是保本的、无任何风险。甚至个别投资者倾其全部积蓄用于购买信托产品。这种投资理念显然不够成熟,毫无资产配置的概念。
其实,钱和人一样有其各自的性格。有些人的钱是“鸡”的钱,它是需要不断的生蛋,不断增值,更多的追求高收益;有些人的钱是“蛋”的钱,它最需要的安全和保值。而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资本的不同属性、不同风险偏好,来配备不同的投资品。其实在国外成熟的理财市场,资产配置的理念已经非常成熟。而国内却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们投资渠道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处于“全民炒房”的时代,并且许多人确实也淘到了金。但随着限购等一系列政策的打压,住宅去投资化的趋势亦越来越明确。那么下一步我们把钱投到哪里去呢?这也成为每个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轨迹,资产配置毫无疑问是大的趋势。基于几千年的定住文明以及过往的投资经验,许多投资者对不动产有着明显的投资惯性。如何才能既满足不动产投资偏好,又实现资产配置的投资需求?所谓配置,就意味着产品必须有多种,这需要由平台网络来完成,让专业人士帮助投资者梳理产品、把控风险。
以 “百万沙龙”的房地产资产配置平台提供的资产配置产品为例,该平台有下面5类产品提供给投资者,每个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诉求来匹配合适的投资品。
类别 |
房地产基金 |
1线城市商铺 |
1线城市写字楼 |
房地产信托 |
1.5线城市写字楼 |
投资门槛 (最低投资额) |
1000万 |
1000万 |
500万 |
300万 |
100万 |
收益 |
25-30% |
5%(只考虑租金) |
5%(只考虑租金) |
10-11% |
7-8%(只考虑租金) |
风险 |
高 |
适中 |
适中 |
较低 |
适中 |
(注:“百万沙龙”房地产资产配置平台是由高和资本发起的一个民间组织机构,旨在为各行业顶级投资理财精英打造一个无障碍交流及互相学习的独立于一切商业目的的自治平台。)
上面更多的是从投资品买方的角度思考,那么另一方面卖方应当如何规范呢?目前,房地产基金和信托的募集主要有三个渠道:直接募集、通过银行渠道、通过第三方理财。而 主要的工具是机构的信用和利益驱动。所谓机构的信用,如华夏银行客户的事件,投资者往往认可的是银行的信用,但产品本身实际上由银行无直接关系;所谓利益 驱动,包括第三方理财的销售员、银行的客户经理、信托营销人员等,通过高的佣金刺激销售员最大限度的实现客户渗透。尤其对于中小投资者,甚至个别人被忽 悠。不仅是客户,销售人员也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思考,没有从客户利益出发。所以销售员群体也仅仅是“卖药的”,而非“医生”,即不是真正意义的财富管理专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理财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媒体所说的监管,而是投资者教育。健康的趋势应该是充分应用资产配置的理念把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与合适的产品对应起来。
0
推荐